close

在圖書館借到了吳淡如的“一分鐘生命思考”(聼起來很嚴肅吧... 其實一點也不,是容易讀和消化的東西),裏面有很多我覺得很有意思的道理和觀點。

有一篇吳淡如說她的朋友寄了封email給她,故事内容如下:

“話説有個失戀的傢伙在公園裏哭,遇到一位哲學家,哲學家問他爲何哭得如此呼天搶地,他答道,他最愛的人不愛他了,他傷心欲絕。

哲學家反而哈哈大笑。

失戀的人怪他沒有同情心。

(哲學家說)‘你應該開心才對啊,因爲,你的愛人失去的比你更多。你只不過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,而她失去的是一個愛她的人。’

(吳淡如的)朋友在信後附註:這種精神很阿Q, 對不對?” (取材自吳淡如“一分鐘生命思考”,失戀阿Q一文。)

吳淡如說完故事後談到很多看過阿Q正傳的人,都很怕人家說他阿Q, 代表他是個偷安和沒魄力的人;然後談到了在這個年代和社會,有些時候我們還真的需要有點阿Q精神,才可以過得海濶天空... 我很有同感,也很喜歡這個故事,所以要把它記下來跟大家說。

有失戀過的人都能了解到失戀當時男女的心情... 那種心酸,那種鄒鄒的感覺,還有當時那種回想當初就會流眼淚的情形,大概每個剛失戀的人都經歷過... 不過就像故事裏哲學家說的,你如果覺得還是愛著對方,那對方失去的才更是珍貴。

我其實不覺得這個理論很阿Q,反而覺得它是頗有自信的一種想法;本來就是,分手,是對方的損失。

其實不只是愛情,很多事也是這樣... 友情,職場和生意往來,還有幾乎每種人際關係的交誼,我都覺得這個“阿Q精神”(或是我說的某種程度“有自信”),都是適用的。自己能夠做得問心無愧,如果別人不珍惜你,是他們自己吃的虧和損失。

當阿Q也真的不都是糟糕的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chingsa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